伊犁新闻网讯(记者王志华)7月25日,音韵新疆·台湾爱乐参访团一行来到伊宁市伊犁老城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与六星街景区。他们不仅用眼睛欣赏歌舞,更用心灵触摸这片土地的韵律,与当地音乐人促膝交流,深入居民家中,真切感受伊犁独特的风土人情与人文魅力。
在喀赞其锡伯车马店,热情的“撒糖”礼仪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欢快的乐曲响起,身姿曼妙的舞者头顶彩碗,旋转如风,演绎着精彩的顶碗舞。唱响大江南北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苹果香》旋律一响起,便深深拨动了参访团成员的心弦,情不自禁与演员们共同跳起奔放的麦西来甫。这一刻,歌舞超越了语言,成为两岸同胞心灵相通的桥梁。
走进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内的民族团结示范户家庭,参访团成员频频驻足惊叹。当地居民庭院如画,花木扶疏;室内陈设精美,色彩饱满而和谐,处处彰显着独特的生活美学与安宁富足的生活气息。这种扑面而来的美与幸福,刷新了许多成员的认知。
参访团成员在民族团结示范户家庭打卡。 王志华 摄
参访团成员、上海妙聆艺术创始人王艺妙被深深触动:“在伊犁,我切身感受到这份流淌在血液里的热情与天赋。”从小学过各种民族舞蹈的她由衷感慨:“演员们的表演极具感染力,让我忍不住随之起舞。当地民居更让我震撼,他们的家装和器皿,色彩饱和度高却搭配得很和谐,既养眼又充满了生命力。”
对上海音乐学院大二学生罗巧慈而言,此行更是一次珍贵的音乐寻访。她主修中阮,当看到当地艺人娴熟弹奏都塔尔、冬不拉时,迫不及待地上前交流起弦乐的指法与韵律。她表示,这次交流让她深受启发,未来将在学习中探索中阮与新疆民族乐器之间的融合与借鉴,“让中华传统音乐的瑰宝,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
香甜多汁的瓜果、具有生发功效的奥斯曼草、醇厚地道的冰淇淋……伊犁的每一份滋味都烙在参访团成员的记忆里。他们要将这份美好与感动带回宝岛,讲述一个真实、鲜活、充满魅力的新疆故事。